在孩子的成长旅途里,闹脾气不过是他们抒发情感的一种途径,算不上什么严重的事儿。当家长遇到孩子有负面情绪时,应当给予积极的疏导,而非一味地批评训斥,不然可能会引发孩子更多的不良情绪。只要家长能耐心引导,就能较快地帮助孩子平复负面情绪。
孩子发脾气该怎么教育
理解并接纳孩子的情绪:当孩子出现较为激烈的情绪反应时,父母可以运用同理心和倾听的方法,逐步接纳孩子的情绪。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理解,他们的心情就会慢慢平静下来。
需要注意的是,理解孩子的情绪并不等同于认同他们的行为,更不是纵容孩子把情绪当作向父母提要求的工具。要让孩子明白,所有的感受都能被接纳,但不当的行为必须得到规范。
帮助孩子察觉、表达情绪并找出原因:接下来,父母要用言语清晰地反馈出孩子的具体感受,助力孩子觉察和认清自己的情绪。比如可以说 “看你哭得这么厉害,肯定特别难过吧?” 回应孩子的感受,能让他们更清楚地体会到自己的情绪。
之后,采用开放性的提问,像 “今天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了呀?” 帮助孩子更好地表达情绪,进一步弄清楚情绪背后的原因。这样才能找到情绪反应的真正根源,更准确地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,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。
引导孩子调整认知,思考解决办法:等孩子的情绪逐渐缓和后,就可以引导他们调整认知,从另一个角度看待所面临的困扰。例如 “同学不小心把你的玩具弄坏了,你会很生气,这很正常,但打人并不能让玩具恢复原样,咱们一起想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,好吗?”
坚守原则,不让孩子通过胡闹达成目的:当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,父母要坚守原则并坚持到底,不能因为有旁人在场,或者孩子哭闹得厉害就满足他们。父母要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 “发脾气、哭闹是达不到目的的”。
孩子为什么总爱发脾气
孩子不懂得如何控制自己:情绪管理是每个人一生都需要学习的课题。很多孩子频繁发脾气,其实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该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。由于孩子对情绪的控制能力比不上家长,所以当各种情绪出现时,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处理,只能通过宣泄的方式把情绪释放出来。
孩子被家长过度溺爱:现在很多孩子来自独生子女家庭,家长对他们宠爱有加,甚至觉得家里就这一个孩子,孩子想要什么都应该满足。在这种过度宠溺的环境下,孩子很容易养成乱发脾气的习惯。当他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,就会用这种方式表达,以此逼迫家长答应自己。
孩子受到不良示范的影响:有些孩子喜欢乱发脾气,其实和家长的日常教育分不开。因为有些家长自身就难以控制情绪,会在孩子面前经常发脾气。孩子看到家长的这种行为后,很容易误以为这是日常可以做的事,从而出现各种乱发脾气的行为。
面对孩子发脾气,家长要避免进入这些误区
误区一:对孩子进行指责:大多数家长看到孩子发脾气会很生气,尤其是在公共场合,孩子乱发脾气会让家长觉得没面子,于是就当众指责孩子。这种做法是很不合适的。对孩子进行指责,不一定能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,反而可能激起他们的叛逆情绪。
误区二:无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: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发脾气后,不会指责孩子,反而为了让孩子停止发脾气,就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,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。但这种做法会给孩子传递错误的信息,让他们误以为只要得不到满足,就可以通过发脾气来要挟。
时间一长,孩子可能会在任何场合、任何人面前都采用这种方式。显然,这种做法是不好的,甚至会给孩子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。所以家长面对孩子乱发脾气,要学会拒绝,千万不要轻易答应他们提出的各种要求。